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数据新闻编辑:一个新兴的高薪职业诞生!

2017-03-28| 发布者: 商讯网| 查看: 4326

未来5年,小编或将被机器人代替? 近年来,腾讯新闻、新华社率先启用机器人写稿,渐渐地,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越来越多,这令许多媒体的编辑、记者们发觉人工智能似乎正 ...

   未来5年,小编或将被机器人代替?

    近年来,腾讯新闻、新华社率先启用机器人写稿,渐渐地,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越来越多,这令许多媒体的编辑、记者们发觉人工智能似乎正在威胁到自己的职业未来,于是开始忧心自己是不是离失业不远了。

    事实上,随着时代变迁、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以及庞大的市场需求,令一个更有前途的职业变得炙手可热起来,那就是数据分析师。

    那么,对于小编们而言,该如何实现职业生涯的转型,成为一名媒体领域的数据分析师,即数据新闻编辑呢?

    3月18日,由海量大数据分析学院、数据工场、清华大数据产业联合会合办“当小编遇见大数据”沙龙在清华大学举行。

    在活动现场,数据工场创始人黄志敏,海量公司董事长、海量大数据分析学院院长郝玺龙,先后分享了大数据时代,小编如何应对,以及大数据分析在媒体领域的应用价值和原理,为媒体人的转型提供了一条可供参考的路径。

“当小编遇见大数据”沙龙现场合影

    数据新闻,核心价值在于“分析力”

    在国外,福布斯网、彭博社、纽约时报等媒体,很早就已经采用机器人写稿,主要涉及体育赛事、财报、天气预报等,写出来的文章也还不差。

    为何人工智能可以在这些方面游刃有余?因为,这些都是最基础的“数据驱动的新闻”,很格式化,利用大数据可以形成模板,并能快速而高效地进行批量处理。

    但同时,这也是机器人写稿的局限。事实上,更多的数据新闻,需要人工进行信息采集、穿引、连接,需要强大的逻辑判断与分析力,其制作流程可谓相当专业而复杂。在活动现场,郝玺龙给大家分享了数据新闻制作的四个主要步骤:“首先,要观察全网信息,对数据进行采集、标引;其次,要建立结构化模型,多维度考量,并形成模板;第三,要汇总多维度数据,进行分析、监测;最后,产出可视化新闻,考虑其文案结构、设计感。”

    正是因为这种复杂性,数据新闻的制作依然需要“人”去处理。也就是说,小编们的工作无法被机器人完全替代。

    近年来在国内外获得十多个数据新闻奖项、堪称“数据新闻第一人”的黄志敏老师,对数据新闻的制作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他在交流活动上强调:“我们可以从数据背后找到数据的故事和逻辑。而这也正是编辑暂时无法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地方。

    许多热点新闻,如果是纯粹的文字报道,读起来会很枯燥,必然会使传播量受阻,一旦利用数据制成可视化新闻来呈现,并经过专业分析和解读,其可读性与传播力将会大大提高。

    比如马航失事事件,读者可能记不住其中具体细节,但通过一张图表就能记住它的飞行路线。再比如美国大选,读者分不清哪些是摇摆州,但通过数据地图便可一目了然。”

年度最佳新闻数据应用奖案例 来自黄志敏的PPT

不过,数据新闻也分“大数据”和“小数据”。很多数据新闻还停留在“小数据”阶段。而海量的大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其旗下多款产品已摸索出一套成熟的应用模式。

海量旗下的“海纳大数据媒体”平台,可实现在线数据挖掘与批量转载;“保10洁”,可实现敏感词监测;“紫藤”,聚焦热点新闻评论的追踪;“风信子”,负责突发事件的挖掘与分析。

这样的产品布局,令海量在多起突发、民生大事件方面,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量。

数据新闻,增强报道深度与广度

我们一直有一个误区,认为百度搜索收录的就是全部的相关信息,其实不然。郝玺龙解释道:“百度搜集页,最多显示78页,像人民网一天大约发布2.5万条新闻,但百度一天从那儿抓取到的不超过5000条,剩下的2万条去哪里了?也就是说,实际上网络底层的数据非常庞大,而我们靠常用的搜索引擎是搜不到全部的 。”

真正有价值的底层信息,需要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对此,郝玺龙举了几个具体的案例。

在2014年两会期间,海量曾策划过一个话题:当网民谈两会时在谈些什么。其中,海量通过大数据,详细分析了新华网、人民网、新浪微博的用户所关心的十大话题,直观地体现了不同渠道不用人群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这显然是百度搜索,或者各平台人肉手动搜索无法实现的。

大数据的首要优势就是庞大的信息监测与采集。以“风信子”系统为例,其监测的信源以微信、微博为主,信源总数达几百万个,能实时发现异常情况,效率非常高。
 
高到什么地步呢?比如去年,北京某处发生火灾,事发后10分钟内信息已被监测到并上报。这还不是最快的速度,2015年,天津8·12火灾,信息从监测到上报仅花了40多秒。

 在这类重大突发事件中,信息的传播极易走偏,8·12火灾也不例外,一时间谣言四起。海量大数据监测平台再次发挥作用:溯源和追踪。针对每一条谣言,海量通过大数据,均能找到详细的文字、图片原始来源,同时还可以和历史数据进行对比,来判别到底是不是谣言,这个谣言曾经在哪个时期出现过。所以,在8·12火灾期间,海量极大提高了天津网的辟谣效率,也增加了官方媒体的可信度。

再比如,在“北京高考英语减50分”新闻事件中,海量的“紫藤”,迅速抽取了网友的身份、地域、观点、情绪,对新浪网友的2212条评论进行深度分析,制成了一条极有意思的数据新闻,让我们从中看到,各地不同的人群对于该条新闻截然不同的反应,增加了新闻事件的深度与广度。在这一事件中,“紫藤”的数据采集量超过100万条,来源自微博、资讯、贴吧等多种渠道。 

有意思的是,通过数据分析,结合深入的思考,我们还能从中发现更多耐人寻味的信息。比如,在北京地铁涨价新闻事件中,除了分析网友评论之外,海量更是通过数据曲线发现,在某一个时间节点上,网友的愤怒情绪一度被推向顶点,是因为网评员的态度被媒体放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数据新闻案例:北京地铁涨价后百姓情绪波动

    当然,大数据不仅可以应用在媒体领域,它正迅速走进多个行业领域,房地产、金融、医疗,营销、企业管理等,这些领域都需要庞大的数据去探测市场动态,研究行业趋势。

    海量很早就意识到,自己有责任肩负起大数据应用的先行者与开拓者的使命,并已协助包括海尔、狗大夫、海福鑫等在内的多家公司做出有价值的商业决策。
   
    提升小编综合技能,打造复合型人才

    总体来说,大数据在各领域的价值,尚未被真正挖掘,尚且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战略层面,很多公司还没有意识到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是大数据分析领域的人才稀缺。

    “这也是我们成立海量大数据分析学院的初衷,为社会发掘、培养和发展一批大数据分析专业人才,促进大数据分析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进而推动大数据产业的不断创新与发展。”郝玺龙表示。

    “随后即将开班的数据新闻编辑特训营,将会是我们启动大数据分析人才培养的第一步。”郝玺龙说,“3年后,写简单快讯稿的工作将会被全面替代。传统媒体要向信息服务业转型,而记者、编辑们面临着向新闻数据分析师转型,这个大趋势不可逆转。而数据分析师将会成为未来5年一个新兴的高薪职业。”

    正如黄志敏所强调的:“做数据新闻不赚钱,但是一旦你具备了做数据新闻的能力,这种能力就能赚钱。做数据新闻之所以赚钱,是因为你不仅要懂新闻,有敏感度和洞察力,会写作,还要懂数据分析和视觉设计,最好还要懂点编程技术。”这种复合型的跨界能力必然是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来积淀和培养的。
 


数据新闻团队的构成及数据新闻技能树 来自黄志敏的PPT 
    

    所以,各位编辑、记者与其担忧未来的饭碗,不如把着眼点放在提升自身职业技能上。不妨先从学习制作数据新闻入手,训练自己的数据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呈现技巧和表达能力。

    未来,会涌现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谁拥有的交叉技能越多,他获得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永远不用害怕在某一个领域失业。

    身在优胜劣汰的职场,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别人正在加速度学习和成长时,如果你选择了安于现状,未来必将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竞争力。

0人已打赏

©2001-2022 今日热点 www.todayhot.cn互联网举报中心网站地图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