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水回用设备有什么技术特点

2018-03-12| 发布者: 热点小编| 查看: 11931 |来自: 互联网

中水回用技术的特点是为各种物理、 化学、 生物等手段对工业所排出的废水进行不同深度的处理,达到工艺要求的水质,然后回用到工艺中去,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

       中水回用技术的特点是为各种物理、 化学、 生物等手段对工业所排出的废水进行不同深度的处理,达到工艺要求的水质,然后回用到工艺中去,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下面就两种最主要的回用技术作一介绍:

一 、冷却水技术

节约冷却水是工业节水的主要途径:

1 、改直接冷却水为间接冷却水 在冷却过程中, 特别在化学工业中, 如采用直接冷却的方法, 往往使冷却水中夹带较多 的污染物质,使其失去再利用的价值,如能改为间接冷却,就能克服这个缺点。

2 、降低冷却要求,减少冷却水用量。

3 、采用非水冷却。

如在某种工艺生产中,采用空冷或油冷,达到冷却的目的。

4 、利用人工冷源或海水作冷却水,减少地下水或淡水用量。

5 、合理利用冷却水。

对已使用过的冷却水可以进行一定的降温措施后, 反复使用,也可以在一次作为冷却 水使用后,用于其它对水质、水温要求较低的场合。

在采用这个办法时,要注意各车间供水系统的密切配合, 加强冷却水的管理 ,避免因一个环节出问题而影响其他车间供水。

6 、冷却水的循环利用

这种冷却水利用技术主要是经过冷却器变成的热水经过冷却构筑物使水温降到回用水 水温,从而循环使用。 冷却水在循环使用时,应注意水中细菌的繁殖、水垢的形成、设备腐蚀、水压、水量变 化等问题。

二、 一水多用或污水净化再利用

由于生产工艺中各环节的用水水质标准不一, 因此将某些环节的水经过适当的处理后重 复利用或用于其它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环节中。以达到节水的目的。

如: 可先将清水作为冷却水用, 然后送入水处理站经软化后作锅炉供水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后用于生产、生活等。

生活中水主要指生活污水经过处理,达到使用标准后,用于冲厕、绿化、景观、喷洒 路面以及冷却水的补充等杂用。中水水质应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1 、中水水源

选择中水,应首先选用优质杂排水,一般可按下列顺序取舍:

A 、冷却水 B 、淋浴排水 C 、盥洗排水 D 、洗衣排水 E 、厨房排水 F 、厕所排水

2 、处理工艺 当以优质杂排水和杂排水作为中水水源时, 可采用以物化处理为主的工艺流程,或采用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的工艺流程。 当利用生活污水作为中水水源时, 可采用二段生物处理,或生物处理与物化处理相结合 的处理工艺流程。

3 、中水设计建设规定,凡建设项目都应按规定同时配套设计中水设施, 属以下情况的建设项目必须配套设计建设中水设施:

A 、宾 ( 旅 ) 馆、饭店、商店、公寓、综合服务楼及高层住宅等建筑的建筑面积在2 万平方米以上。

B 、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大型综合性文化、体育设施的建筑面积在 3 万平方米 以上。

C 、住宅小区规划人口在 3 万人以上 ( 或中水回用量在 750 立方米 / 日以上 ) 。

1,中水回用水质要求

中水水质必须要满足以下条件:

1.满足卫生要求。其指标主要有大肠菌群数、细菌总数、余氯量、悬浮韧、COD、BOD5、磷化物等。

2.满足人们感观要求,即无不快的感觉。其衡量指标主要有浊度、色度、臭味等。

3.满足设备构造方面的要求,即水质不易引起设备、管道的严重腐蚀和结垢。 其衡量指标有pH值、硬度、蒸发残渣、溶解性物质等。

近年来,我国对中水研究越来越深入,为保证中水作为生活杂用水的安全可靠和合理利用,于某年正式颁布了《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一89)。

2,新兴的“双膜法”技术

5月下旬爆发并愈演愈烈的无锡太湖蓝藻导致城市自来水供应陷入困境事件,使5月27日我国一套“双膜法”市政水处理项目的正式交付使用格外令人关注。来自全国市政水业领域的设计院所、自来水公司和污水处理厂的80多名专家学者,对这太湖周边的水厂投去了一个个问号。

“双膜法”受到特别关注

首次将超滤膜和反渗透膜即“双膜法”应用于市政水处理的工程。膜分离技术历来被认为是“神奇但娇气、昂贵”的水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几乎可以实现一切液体物质的分离和浓缩,能去除水中差不多99%的各种离子,因此,不仅广泛地应用于电力、石化、钢铁等高排放、高污染行业的废水循环利用,应用于海水淡化、苦咸水淡化中的脱盐处理,还被广泛用于各种饮用纯净水、医用超纯水的制取。但由于膜技术设备成本高、对水源的水质要求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差,因此,在我国把膜技术应用于市政自来水尚属空白。

7.jpg

0人已打赏

0条评论 11931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2001-2022 今日热点 www.todayhot.cn互联网举报中心网站地图手机版